别再黑了,这是只有东北人才能懂的东北

作者 槽值
2016-07-24 00:55:43
0

永远不要以为一个人可以吃好几个菜!不是所有东北人都住炕的!谁说貂皮大衣才是东北冬天的标配?

本文系网易News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周更新四期。

山挺尖是长白山,水挺甜是辽河源,米挺粗是高粱米,酒挺冲是老白干。树挺高是兴安岭,炕挺热它能祛寒,煤挺黑是土特产,人挺糙像棒子面。

没错,这就是东北,到哪里都一家亲的大东北。


有一种生活品质,叫咸菜疙瘩就大黄瓜

说到东北,一定要提的一种特色零食,就是“咸菜疙瘩”,或称“干巴咸菜”——一种由来已久的黝黑黝黑的有着奇特香气的神奇食物,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咸菜疙瘩就凉水,咸菜疙瘩就大黄瓜,咸菜疙瘩就百米水饭,咸菜疙瘩就苞米面大饼子,高兴了再来点大葱蘸大酱,这对东北人来说就是再诗意不过的生活了,尤其对于在外工作求学党来说,这一点点咸味简直就是比满汉全席还带劲儿的家乡味啊。在大东北,夏天傍晚的树荫下总会聚集着一票小板凳大妈大爷党,聊着家长里短、啃着咸菜疙瘩、丝丝儿小风儿吹着,还要啥自行车?

多说一句,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它跟黄土高原是兄弟吗?


东北乱炖,美食届的混搭先锋

乱炖不是剩菜回锅大杂烩,更不是一堆菜随便炖在一起就叫乱炖。像小鸡炖蘑菇、酸菜炖粉条、酸菜炖冻豆腐一类的东北经典炖菜都不叫乱炖。

乱炖没有固定的配搭,但最多的就是排骨、土豆、西红柿、豆角、茄子配搭,有的还会加进海带一类的;当然,它也无所谓正宗不正宗,只要是家里的味道,就是正味儿。


东北乱炖和精致完全不搭边,不用计较食材的切法,随便切一切,茄子甚至随便撕一撕就可以下锅了,同时乱炖一般也都是在自己家吃所以也不用顾及形象,吃的爽快,酣畅淋漓,就OK了。

粗犷又豪放,对,这很东北。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吃烧烤

在大东北,烧烤可不单单是吃顿饭这么简单的事儿,烧烤摊子上,穿衣说话都没不要乱七八糟的规矩,越“撒欢”越带感。坐到一个烧烤桌子上,吃一盘烤串、一盘花生米、一盘拍黄瓜,就是自家兄弟了,掏心窝子分分钟的事。


东北烧烤,啤酒必不可少,有酒作陪才算个完整的局。感情深,一口闷,每一场仲夏深夜里的酣畅撸串,都伴随着酒后的痛哭与大笑,笑够了哭够了说够了回家搂一大觉,明天还是明天。啤酒下肚之前,咱是个地道东北yin,下肚之后,整个东北都是老子的!

东北串局,就是一掏心掏肺局,喝多了,恨不得把心窝子都掏出来放桌子上。

“我跟你suo,过了今天,你就是我家人,以后有啥事找哥,哥罩你!”

“我一直记心里呢,要是没大哥你啊,我现在连个屁都不是,废话不多了,都在酒里了!”

“老子对她掏心掏肺,要啥买啥,她咋就……靠,不说了,喝!“

…………

在东北这地儿,真是没有一顿串局解决不了的事儿!如果有,那就再整一顿!

不过现在这世道,多的是饭搭子,串友不常有。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冬天的大铁门是啥味儿的

冬天里的大铁门有一股特殊的甜味,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东北人小时候,似乎都对冬天里的大铁门有着谜一般的向往。一到隆冬时候,室外零下20多度,窗户上艺术感十足的窗花、房檐上的水晶一般blingbling的冰溜子、大铁门上纯白的冰霜,都是孩子们的玩物——会把冰凌当冰棍吃,要不就当成武器,几个人演一出又一出儿的武打大戏。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都是充满了奇幻色彩的玩物,尤其是大铁门。

因此,也就有了下图这触目惊心的一幕。


东北小孩似乎都有着一股子探索新鲜玩意的虎劲儿,必须亲自试试这奇特的人间美味到底是几级甜味?必须体验撕扯舌苔那麻到骨子里的感觉不可,越是有人舌头粘在铁门上撕层皮,越心痒痒着要舔上去,义无反顾。

也许,舔大铁门这事儿,被写进东北人基因里了吧。

永远不要以为一个人可以吃好几个菜!

很显然,这话是对广大南方同胞来说的。

很多初来东北的不明真相南方同胞可能都遇到过这种事:一家三口开开心心的下馆子,匡吃匡吃点了好几个菜,服务员提醒可能点的有点多了,三口人还会十分费解全然不会理会这些,结果菜品端上来时傻了眼,饭菜恨不得都用盆来乘,三个人连一半都吃不完只能打包。

东北厨师:我还是静静的喝口茶吧。

东北菜是不是论盘就是论盆,跟南方相比简直就是超大码菜品。


对于东北老百姓来说,吃饭讲求一个过瘾,不论是主食还是配菜,大碗大块大份那才叫吃饭,不求花样繁多,但每个菜品分量一定要足!

谁说貂皮大衣才是东北冬天的标配 

说到东北的冬天,你可能会想象到这样一个场面:


但是,烤着暖气吃冰棍才是东北人冬天的生活常态好吗。

东北的冬天其实真的没有中原地区的冬天那么的可怕,中原偏南地区的冬天湿冷,且没有暖气,室外的温度倒是不低,在室内就比较痛苦了。

东北没有那么潮湿,且集中供暖,屋子里一般都很暖和。如果窗外飘着大雪,窝在家里看书玩手机吃零食那就非常舒服了,如果再幸福点,全家人围在一起涮羊肉,热气腾腾的火锅配上窗外的雪白,这种浪漫和幸福只有在东北才可以体会到吧。


不过,东北冬天室内外温差就非常可怕了,一般时候时候在三四十度左右,室内二十七八度,室外零下二十多度,到黑龙江漠河那边,最冷的时候零下四十多度,室内室外简直就是赤道和南北极啊,这酸爽,真够东北!

不是所有东北人都住炕的!

不是所有东北人都住炕的,就像不是所有内蒙人都骑马上班并住在蒙古包里,湘西人不吃人肉,新疆也有的是汉族人。

可怕的地域标签。

这都还好,更可怕的是有的人竟然会对全家睡在一个炕上表示费解,认为此行为很不方便。对此,只想到了鲁迅的一句话: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实际上,土炕对于东北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温暖,是家的标志。跟煮熟的饭菜一起热起来的土炕,在寒冷的冬天是无比幸福的存在。

东北话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是东北人的普遍困惑:

刚开口不到一句话,准会立刻被打断:“诶,你东北的吧。”

内心os:诶他咋知道的?明明宝宝说的普通话啊?

混熟了之后——

某A:“来来来快给我说几句东北话我听听!”

某B:“哈哈哈你说话太逗了,笑死我了!”

某C:“你说话好像演小品奥,自带幽默腔啊!”

……

东北话的资深级标准就是说话者全然觉察不到自己的东北碴子味儿,移个(一个)、骑个(七个)、拔个(八个)、夜色夺(多)迷人……

有一种普通话,叫做东北人嘴里的普通话,东北人的普遍特性就是自以为自己普通话一级标准然而离开了东北成语却成了语言障碍重症患者。


终极boss挑战——正面回答“你瞅啥” 

“你瞅啥!”“瞅你咋地!”这兄弟俩真是火透了半边天,其攻势之大已经快替代“貂皮大衣”成为东北又一代表性的地域标签,如何正面回答如此简单明了却暗藏杀机的“你瞅啥?”也成为了一个超具研究型的新型课题。


在东北,无论前面发生了啥,只要收到了“你瞅啥”这一火药味十足的信号,就说明要开始进行红色预警了,“你瞅啥”并不是真的在问“你瞅哪”,而是在挑衅,在暗示:你可以上手了。这时,如果你是大金链子青龙白虎啤酒肚社会大哥标配,你大可以回答“瞅你咋地!”“来,牛逼你过来咱俩唠唠“,如果不是,就乖乖的认怂多修炼修炼吧——“大哥,我看你这大皮衣挺帅多瞅两眼。”“没,我看你长得特像我一铁子,不虎你真的!”“啊长得帅不能让人瞅瞅吗?”

所以,在东北,千万别说你是好奇宝宝摇哪盯着人家瞎瞅,一不礼貌再一个可能会“血偿”此好奇心。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

俺们家就是你们家,你来不来;

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干不干;

二人转现在万人转,你转不转;

你的妈就是我的妈,啥钱不钱;

黑吉辽现在好极了,得看一看。

时事八卦,槽值爆表,不吐不快。微信搜索“槽值”关注公众号(caozhi163),向槽值小妹提问吧。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槽值

情感八卦 槽值爆表 不吐不快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