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黑了,这是只有东北人才懂的东北

2017-11-22 11:21:46
0

中国地图像一只雄鸡,常年傲然挺立,但似乎位于鸡头的东北,“体质”不再健康,它成了一个渐渐把年轻人丢没了的地方。这里曾经拥有耀眼的辉煌,如今却成了太多人的故乡。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2017年的春晚,全民等着大联欢,东北人民却笑不起来。

打一开场就惊掉了下巴:荧光撞色,“方便面”耳包,为什么黑龙江分会场的主持人一定要穿得像年画里的娃娃?

在外工作一整年,费尽口舌为东北人经营的形象,一个镜头就全给毁了。东北人咋都不知道自己平时穿这样?

不过这样的审美都算是小众,更多人认定的是:“东北老哥胸前都有纹身,大金链子在昏黄的路灯下格外刺眼,啤酒瓶撞击出的都是过命的兄弟情谊。”

“爷们儿的身边,都有指甲贴了水钻的扒蒜小妹,就算被冷风吹红了脸蛋,还是要在貂皮大衣的包裹下笑得灿烂。”

“东北爷们能喝、好显摆又粗鲁彪悍,东北女人……都好比吉祥物一般。”

相信这些的,估计都来东北舔过大铁门。念念不忘这神奇体验,所以说出的话都带着偏见的血腥味儿。

哎,别再黑了,这才不是东北人。

凭衣识人过于刻板

大概再没有哪个地域,在瑟瑟发抖的冬日里,还要畏惧全国人民嫌弃的目光。

“在东北,貂儿,意味着一切!”有人为了博眼球,不明真相混淆视听,标签贴的结实。可谁人能知,现在的很多东北人,看见貂皮就恨得咬牙切齿:以前买不起,现在被迫不屑于买得起。

东北人习惯叫它“裘皮”,自古就稀有,毛色出挑的更是难求,所以常被用于贸易交换和皇帝分赏,富贵人家才有机会穿上象征地位的裘皮大衣。

为了御寒,东北的一般家庭都要自己做棉服,用整块的动物皮毛拼成衣服虽能实现,但相对奢侈。羽绒服到上世纪80年代才面世,虽然比棉服更保暖,却臃肿笨重,冷风一吹还是会打透。所以质量好的裘皮大衣一直是稀罕玩意儿。

那时候,貂皮只是一种情怀,是年复一年的极度寒冷中,一整个群体的共同语言。

上世纪90年代,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边境的贸易势头正盛,辽宁佟二堡建立了皮草交易市场。挨过2000年左右的金融危机,为了保证对外贸易,佟二堡在2010年被定为沈阳经济区新市镇,多个皮革城总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相当于将近三个半鸟巢体育场。

巅峰时期,佟二堡海宁皮革城的日高峰客流量能突破3万人。要知道,这是一个只有4.3万人口的地方。这是皮草在东北最好的年代。到处都是穿貂皮的人,不分男女,无论交通工具。

动辄上万的貂皮,有些人家在过年节的时候才买上一件,就算款式过时也不会扔,放在箱子里,抬到柜子顶上,甚至要“代代相传”。

这样的貂皮的确是一件“奢侈品”,但买来不为炫耀,而是用整年的辛劳换来一件温暖的心理安慰。

撑过金融危机,佟二堡还是没逃掉2015年的卢布贬值。这一年,东三省的经济全军覆没,黑吉辽的GDP增速在全国都要倒着数,辽宁更是以1.9%垫底;另一方面,中国皮毛动物养殖处于自生自灭的混乱状态,一窝蜂涌上来的养殖户,让水貂供大于求。根据艾格农业数据库的调查,2013-2014年产出的貂皮,到2017都消化不完。

大多貂皮商户的销量仅能维持到巅峰时期的一半,同行间的寒暄也都变成了“你今天开张没”。

多重原因共同作用,让皮草的生意风光不再。但执着想买的人群,几乎没变。

皮草网根据某网购平台的数据做出了分析,截至2015年,18-24的青年人群对皮草喜好度逐渐降低,30-34岁之间的人群喜好程度相对稳定,35岁之后的人群喜好度有所提升。

而且虽然女性仍是皮草的主要关注人群,男性对皮草的关注度却在上升。

虽然不能确定,是东北男人也开始爱美了,还是都想着要给媳妇儿买貂,因为客观天气原因,这样的考虑都合情合理。

比起“东北男人都戴大金链子”的偏见,明明年轻人已经呈现越来越不对皮草纠结的趋势,可网络上有关东北女人和貂的印象,却更加刻板且不怀好意:貂皮是“宠媳妇”的绝对衡量标准。

“有钱能买车,都不能给媳妇弄件貂?”

“穷得车都买不起,还不能给媳妇弄件貂?”

东北人为什么爱穿貂?很简单,因为冷。穿貂是不是为了虚荣?不排除有。但虚荣并不是地域性的特质,东北人一穿貂就要和虚荣对等,没道理。

于是东北人调侃道:穷穿貂,富穿棉,大款穿休闲

东北女人不纠结自己有没有貂儿,舒服就行,东北男人也都不屑于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事儿。

酒精催生不出老铁

“你东北来的,肯定能喝啊!一次几斤白的?”

饭桌上,东北的女孩就算不说话,都释放着酒缸一般的光芒;东北的男孩不爱辩解,就算沾酒就醉也得自觉不停举杯。

说真的不能喝就是矫揉造作,抿了一点不喝了就是在毁“敞亮”人设,喝趴了连累全体东北人背上“酒量不行”的锅。可要是把别人喝高了,对方就一定会埋怨:仗着东北天然优势,欺负我们不能喝。

带着“原罪”的东北人,每次上酒桌的心理压力,不亚于在众目睽睽里脱鞋上炕。

东北人不是最爱喝的群体。

在线上针对酒水的消费,四川、安徽、上海位列前三甲。

东北只排在第四。

漫长寒冷的冬天,以前的东北保暖措施不够,喝酒御寒是传统项目。习俗之外,酒量与地域和生活习惯无关,而是靠基因决定的天赋。长期的训练或是生活习惯的延续,都无法从实质改变一个人的酒量。

一个人的酒量大小是爹妈给的 (来源:时事儿)

作家梁文道曾在一期节目中说,“中国人信奉酒后吐真言,喝到大家都出糗了,才是最真诚的一面,认为如此交过底,才能“建立感情”。但其实酒后表现的是非常态的面目,而不是所谓的真我。

人人都说“酒文化”是糟粕,谴责酒桌上的“征服心理”总是胜之不武。却经常一遇上东北人,就自动撇下一切原则。

无论面前的东北人能喝不能喝,劝酒都是一件不体面的事。一起喝到爆肝,也只能在成为老铁的路上背道而驰,进而互相反胃。

东北人若是忍着难受陪你喝,就是要你辜负这一份实诚,受到心灵的谴责;若是真有实力的放开了喝,怕是只用一次就能让你明白什么叫自食其果。

屏幕框住的俗气与凋敝

如果说关于穿着打扮和饮酒习惯的偏见,是因人而异的不可控理解,那么手机里、荧幕上的视觉呈现,就是无孔不入的印象加成。

眼见的不一定为实,却又百口莫辩。

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东北人好像都会喊麦,而且承包了某APP上所有低俗、恶趣味的视频。美女主播、异食癖、恶作剧,屏幕那头的东北人大声叫嚷“双击666”,像手脚健全的乞丐,眼巴巴地不劳而获等人垂怜。

于是有人说,东北俗气得很,除了在二人转里唱黄段子,就只能喊些没营养的麦,在直播里毁三观。

每每有人提起这些,同样作为观众的东北人话到了嘴边又咽下:那些屏幕里博眼球的人,是一个“隐形”的群体。

平日里你看不见做类似事情的人,他们展现的也不是东北人的真实生活。

有人在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时说,“有些人评价,点开这个APP,你会看到一个失败者的世界,他们没金钱,也没文化,他们有自己的品味,虽然这些品味不怎么高,这些在县城、农村、或是城市角落里的人,它们也需要一个满足他们品味的互联网平台。”

只不过那些低俗、刺眼的画面,更引人关注,集中列举会让人对东北人产生新的认识。即便,这认识是片面的。

“演出来的俗气”,是源于生活,却又写实到超出人们的心理预期。

如果说俗气还有救,那么死寂则像是挥之不去的阴霾。

《嫌疑人X的献身》里母女居住的居民楼,不用修饰,凋敝、压抑的基调浑然天成;《白日焰火》里,男女主角在大桥上面撕扯,背景中整座城市都是灰暗的底色。这两部电影都在哈尔滨取景,虽然意境正合适,也生生地让“东方小巴黎”成了“最适合发生悬疑凶杀案”的城市。

萧瑟,这是东北气质的一部分,但也不完全。风景里哀伤并不是唯一,东北人的生活也不只有烤串。

承载着萧红、李健、马东等诸多文化名人成长轨迹的“冰城”哈尔滨有个大剧院,每年300余场豪华演出,充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极端的天气培养出极致的体魄,很多东北人在冬日零度的江水中依旧可以畅游。

热闹的冬捕是与自然的交流。选址、打镩、扭矛、跑水线、下网、收网,成百上千条鱼在冰面上跳跃,那是东北人才能体会到的劳有所获。

东北人享用这些特有的浪漫,屏幕里写实的衰败与寂寥,挡不住天性的乐观逍遥。

回不去的东北

家乡好,家乡最好。它现状的无奈,也最是逃不掉。

中国地图像一只雄鸡,常年傲然挺立,但似乎位于鸡头的东北,“体质”不再健康,它成了一个渐渐把年轻人丢没了的地方。

这里的电视台,能用一个假期反复播三遍《西游记》,黄金时间永远都是抗日剧,周末的深夜是中老年人相亲记,会变花样的也都是人家玩儿剩的综艺。

这里曾经拥有耀眼的辉煌,如今却成了太多人的故乡。

所有人都在说,东北衰败了。

东北人也跟着这样讲,但心情终究不一样。

这里的人还是有着不一样的热情直爽,心时常是暖的,奈何处境冰凉。这是美丽淳朴的地方,东北人说自己的家乡,都带着一份恨铁不成钢的感伤。

以偏概全的“地图炮”袭来,甚至没有太多反驳的意愿,只因为它们都还带着些许东北的烙印。嘴里说着,“我们东北人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心理又何尝不曾掠过一丝温暖的熟悉:那些,都是那回不去的家乡的痕迹。

就像《白日焰火》里的那句台词,“多美多烂的记忆,都不会改变的。

不是东北人,你不会明白,东北这两个字,让多少人无奈的心里共生着期待与情怀。

参考资料

[1]东北经济断崖式下跌真相:外溢人口“孔雀东南飞”. 财经网. 2015-08-07

[2]貂皮大衣价格连降三年 消费者:现在都注重环保了. 长春晚报. 2015-10-13

[3]东北“皮草之都”销量大跌 商户盼冬天更冷点. 澎湃新闻. 2015-11-02

[4]底层生猛物语:被无视的快手和被遗忘的3亿庞麦郎. 虎嗅网. 2016-09-03

[5]貂皮产量创历年新高 业内人士分析:三年内难以消化库存.艾格农业数据库.

[6]2016“貂城”退潮 看东北经济的兴衰 消费主导了潮起潮落. 雪球. 2016

关注公众号“槽值”,回复关键词“文章”,查看更多精彩:

《伊能静全裸了,你也被活剥视频骗了》

《多少女孩在过着性冷淡的生活》

《被奶茶祸害的中国人》

《被“少女脸”毁掉的中国女人》

《恶臭女孩实录:这些细节让人好感全无》

想要在第一时间收到槽值文章的推送,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槽值”或者“caozhi163”就可以啦。

微博@槽值,有态度的情感吐槽,等你来撩。槽值已入驻简书专栏,下载简书app阅读更多。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槽值

情感八卦 槽值爆表 不吐不快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