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究竟有多可怕?从十几年的一场误会说起

2019-12-04 10:09:55
0

如果说先入为主,主观臆断,是人性的劣根性,那么放下偏见、不妄作断论,就是高级动物最理智的善良。

在第一季的《向往的生活》中,何炅主动说起了自己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就是在访谈节目中误会了一个嘉宾。

而这个嘉宾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陈冠希。

何炅当时主持的是一档音乐节目,栏目组邀请了陈冠希。

整个采访过程下来,陈冠希一直对着何炅奇怪地笑,还是那种不屑的笑容。


这让何炅很纳闷,也感到了不被尊重。

本来在何炅心目中,陈冠希就是一个嘻哈刁炸、桀骜不驯的耍酷青年。

这一接触下来,就更加印证了他觉得陈冠希不好相处的固有印象。

何炅回忆道:

“没完没了,笑了一整期,因为我知道他可能就是走这个路线的,我要尊重人家嘛,我就强撑着把它主持完,但主持完了之后,就在他要走的时候,我就对他说了一段话。”

“陈先生您是很火,但是其实对我来讲,你只是我今天的一个来宾,我尊重你,但我觉得你也要尊重我的工作,我觉得不管怎么样,你还是应该认真地听人家讲话,你一直在那边笑也是不对的。”

结果陈冠希委屈地回应道:“因为你今天全程都管我叫陈奕迅。”

原来,何炅把陈冠希的英文名Edison说成了陈奕迅的Eason,等于全程把陈冠希叫成了陈奕迅。

一个正是大红大紫的小天王,在访谈节目中被主持人全程叫错名,还没有打断主持人,而是硬撑着把节目配合完。

其实按大牌艺人的逻辑来讲,陈冠希当时算是很有风度了。

在何炅心中,陈冠希是一个不好相处的人,所以陈冠希的笑被何炅解读为某种不尊重。

如果这个误会没搞清楚,那何炅可能这辈子都会认为陈冠希是个不懂礼貌的人,而不会意识到其实是自己的失误。

理智儒雅如何炅,也难逃偏见这个魔爪。

1

你对世界的恶意,源于你内心黑暗的阴影

我想起了一个广告:

一个小伙子在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停好自行车后去玩,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他远远地看到收停车费的老奶奶还在,于是嘴里嘀咕了一句:“这些收费的,不就是几块钱嘛,至于等到现在吗。”

当他走近自行车的时候,老奶奶递给了他车钥匙,说:“小伙子,你停车的时候忘了把钥匙拿走了。”

把钥匙交给他后,老奶奶便步履蹒跚地走了,只字没有提收费的事。

小伙子看着老奶奶离去的背影,惭愧地愣在了原地。

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申公豹所说:“成见是人心中的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也无法搬动。”

影片中的申公豹遭受着师父元始天尊的偏见,海底的龙族遭受着天庭的偏见,灵通哪吒遭受着陈塘关百姓的偏见,甚至是善良的敖丙,也遭受着李靖的偏见。

一位朋友曾和我倾诉过自己的烦恼。

外形出众的她不甘愿做一个花瓶,工作十分努力,经常加班到深夜。

她热爱生活,每天精心打扮,只是为了赏心悦目取悦自己。

她对感情有自己的要求,因为没有遇到心动的人,所以一直坚持着宁缺毋滥的原则。

可即便这样,她还是会听到那些不了解她的人,在背地里对她的胡乱评价。

“经常这么晚回家,肯定是去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去了。”

“每天打扮那么妖艳,不知道去勾引谁呢。”

“她长那个样,怎么会一直没谈男朋友,肯定是被人包养了。”

如此认真生活的她,听到这些话,怎么能不难过呢?

生活中那些漂亮又能干的女人,好像一直承受着这种不公平的偏见。

就像一群麻雀头上突然飞过一只大鹏,但是麻雀死活都不愿意承认那也是只鸟,而固执地认为那是个怪物。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你对世界的恶意,也源于你内心黑暗的阴影。

当一只玻璃杯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

当装满咖啡时,人们会说“这是咖啡”;

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

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的时候,真相也会变成我们内心的成见。

2

偏见就像障眼法,眼见不一定为实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然而,你就那么确定,你所看见的,就真的是那样吗?

还记得泰国很火的那个公益广告吗?

广告中,菜市场的包租婆看起来就凶神恶煞,素质低下,脾气暴躁。



店主交租金延迟,她就叫人抢走别人摊位上的食物,掀翻别人的秤,还把一个头晕的摊主抬出了大街。

视频中的上半段,掀起了网民们对这个老板娘的讨伐。

“怎么会有这样变态的人,我们来帮她红吧!”

“让她的菜市场关门!我们不要到这种人渣的地方买菜!

大家义愤填膺,仿佛自己的谩骂是在维持着最正确的正义。

但事实真的就是这样的吗?

视频的后半段开始了大反转:

看似满口无德的包租婆,却绝不多收小贩的一丝租金;


包租婆搬走他们的食物,其实是付钱买下他们卖不出去的东西;

掀翻摊主的秤,是因为那个摊主经常缺斤少两、欺骗顾客;

把头晕的摊主抬出去,是因为外面的空气更流通,老板娘还帮他擦汗、扇风。

我们太容易因为事物的表面和片面的信息,去妄下判断,给这个世界定性。

倘若我们任由自己基于内心的情绪去看待这个世界,那我们永远都看不到事实的真相。

可那些被冤枉的受害者,又有谁替他们负责呢?

3

小细节,从来都决定不了大是非

假如要从以下四个人中,选择一位来造福人类,你会选择哪一位?

先看看他们的一些基本条件。

候选人A:笃信巫医和占卜,偷偷养了两个情妇,嗜好抽烟喝酒。

候选人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读大学时因吸食鸦片差点被开除,每晚都要喝许多白兰地,烟不离手。

候选人C:曾是国家战斗英雄,保持素食习惯,从不吸烟,不谈女色,只偶然来点啤酒,年轻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的事,酷爱读书,懂艺术,有专著出版。

候选人D:相貌英武,年轻时积极投身革命,其“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的名句,激励了许多有志青年。

这些看似很坚决的信息,是不是让你有信心作出你的最佳选择呢?

现在让我们来揭晓答案:

候选人A,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候选人B,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候选人C,是德国法西斯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候选人D,是汪精卫。

这世间事就是如此奇怪,从来就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有一段话:

“你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在极力避免偏见,但又毫无意外地无一幸免。

我们习惯性地以碎片化的信息,来给事物贴上固有的标签。

殊不知,小细节,从来都不能决定大是非。

如果说先入为主,主观臆断,是人性的劣根性,那么放下偏见、不妄作断论,就是高级动物最理智的善良。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槽值

情感八卦 槽值爆表 不吐不快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