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国产良心悄悄上线,趁没人发现我先吹爆

2020-10-24 13:52:24
0

“完整地把故宫交给下一个600年。”

“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

这是徐志摩能想到的最适情适性的消遣,也是许多人可望不可即的慢速生活。

如今,快节奏、速食成了新流行。

世界带着轰鸣的马达声,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聒噪。

手机里的消息越来越多,能坐下来促膝长谈的朋友越来越少。

你有多久没有慢慢聆听一段故事,又多久没有认真与人对话了?

最近,一档安静平和的节目,悄悄上线:

没有花里胡哨的灯光和舞台,只有两人、一桌、一段静水流深的时光。

开播第一期,就请来一位分量十足的嘉宾: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先生。

身为“网红”的他,讲述了自己与另一位资深“网红”的故事——

刚满600岁、古老又新潮的故宫。

1

敞开的故宫:开放之和,宽厚包容

2019年正月十五、十六晚,月上柳梢头,紫禁灯如昼。

故宫“上元之夜”刷屏朋友圈、霸占热搜。

现代技术“混搭”古典建筑,红墙金瓦之上流光溢彩,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元宵灯会。


2019故宫“上元之夜”元宵灯会 / 微博@故宫博物院

这场前无古人的元宵灯会,让人心驰神往的同时,也带来争议。

有人觉得有些“乱来”:打破传统进行夜间开放,还搞这么现代化,实在不成体统。

的确,这次元宵灯会,创下了故宫历史上的几个“第一次”: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第一次举办“灯会”;

第一次,紫禁城古建筑群,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

第一次,故宫在夜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 


流光溢彩的紫禁城 / 微博@故宫博物院

但这却不是单霁翔院长第一次“不走寻常路”。

在他当故宫“掌门人”的几年里,故宫从一个庄严肃穆的紫禁宫殿,化身有口皆碑的国民品牌。

这大概是十年前的人们绝对无法想象的。

单霁翔把开放、亲和、平等,贯彻到了极致。

不仅创新了夜间开放、网络开放等多种形式,让昔日的紫禁城,离大家越来越近。

还让紫禁城里越来越多的“幕后人物”“隐藏景色”来到台前,现身在电影、综艺、社交媒体中。


《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文物修复工作者

胶带、首饰、冰箱贴、盲盒、解谜书……各类文创层出不穷。

据统计,仅仅到2018年,故宫就研发了11,900种文创产品,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宫苑里的四时景色,就这样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什么新潮,故宫就玩什么。

咖啡馆、文创店……让六百多岁的故宫,有了新模样。


故宫里,其实可以有咖啡

节目里,他认真地说:

“一个博物馆的馆长,应该有一定的亲和力,愿意跟普通的、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观众,有一个平等的、交流的这种姿态。”

不仅对观众亲和,对“自己人”亦是如此。

“我在这个7年多的工作中发过脾气,有两个员工被我当众批评过。”

所以,离任当天,单霁翔当着三百多名员工的面,向这两位员工鞠躬道歉。

在他的带领下,故宫越来越平易近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而这,就是单霁翔的初心。

“使更多人,有来故宫博物院的愿望。”

在一般人眼里兹事体大的“故宫博物院院长”职位,被他定位成“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

“让故宫惊艳世界的看门人”

“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故宫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懂得其价值的观众之多寡。”

单霁翔打破了“封闭保守,少开放、少展示就是安全”的刻板思维,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和包容。

让帝王的紫禁城,成为了大家的故宫。

2

改变的故宫:创新之和,走没人走过的路

单霁翔接手故宫前几个月内,故宫经历了不少争议事件。

原本即将从国家文物局退休的他临危受命,走马上任。

这一来,就是七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故宫和故宫IP,在单霁翔上任之初,全然不是如今枝繁叶茂的模样。

刚上任时,他发现,故宫有多达70%的场所不对外开放,有99%的文物在库房中“睡大觉”,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被妥善保管。

游客参观故宫,要花大把时间排长队,进宫后也只能沿着中轴线大概走一遭。

等上几个小时,却几乎什么都没看到、没学到。

让人们在故宫能有收获,是太重要的一件事

从上任第一天起,单霁翔就决定,一定要革新。

创新,便要走没人曾走、没人敢走的新路。

他用五个月,磨破20双布鞋,走完故宫9371间房,查看了1807558件收藏文物,对每一处宫殿都了如指掌。

这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能做到。

他带头拆了1980年以来建立的所有办公彩钢房、现代建筑,更新14年未曾改动的安防系统,请走赖在故宫的十几家单位。

大面积开放宫室,设立专门的文物展览馆,让更多文物既能得到妥善保护,又能让它们与游客见面。

面对非议,单霁翔只是平淡地说:“每个人对于事情的认知,都是不同的。”

但是只有不断做下去,在实践之中,才能验证自己的革新,是否成功。

几年下来,故宫焕然一新。

他坚持“故宫应该是有尊严的故宫”,这是对故宫的尊重,更是对来访游客的尊重。

他要求全部员工不许在故宫吸烟,有人说能不能设立吸烟区,他当即回复:

那就在东华门外的马路、西华门外的马路、玄武门外的马路(三个地点,都远在故宫之外),设立三个吸烟区吧。

“反正故宫博物院里,不能抽烟了!”

有员工真的骑着车出宫抽烟,也有员工在背后抱怨。但最终,全部员工都不再在故宫里吸烟。

甚至有员工就此“戒烟”,欣喜万分的家属,还给单霁翔送来了锦旗。

烟火隐患,就此在故宫消除。

为了方便游客,让参观更安全、更惬意,故宫还做了1400把椅子,修平了1750个井盖。

烟火隐患,就此在故宫消除。

为了方便游客,让参观更安全、更惬意,故宫还做了1400把椅子,修平了1750个井盖。

在2015年故宫石渠宝笈特展中,面对到凌晨还在排队的十几万的客流量,单霁翔当即决定:“最后一个观众看完再关门”。

打破了故宫90多年以来的开放惯例。

接着,他又带着工作人员,给排队等待的大家,送来2500多杯热水和800多盒泡面。

那些曾经只能在中轴线“走马观花”的观众们,终于能够看到更大、更美、更博大精深的故宫。


让故宫这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被更好地看到

从楼阁殿宇,到工作员工,再到参观群众,这些都在单霁翔的考虑之中。

不仅如此,单霁翔还始终在故宫服务的方方面面,追求更大的创新。

听说过“网上逛故宫”吗?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86万2690件文物,每一件在网上都公布、展出,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查阅到任何一件的信息。

相关的手机应用APP也不断推出,让喜欢故宫的人,拥有自己手机上的“故宫博物院”。

在节目中,他强调,这样做是为了把文物保护得更好、让故宫更加亲民。

创新,是“为故宫的建设发展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赢得新的生机和空间”。

革新,是为了更好地守护。

创新,是为了久远的传承。

3

坚守的故宫:匠心之和,不忘初心

当被问到,故宫最应该传承是什么?

单霁翔说:“匠者仁心。”

姿态可以降低,面貌可以求新,但故宫立身之本的匠心,不能撼动。

在他刚刚任职的时候,有人问他:“新上任,你都有哪三把火?”

单霁翔笑道:“我一把火也没有,因为故宫最怕火。”

这样的反应,不是他随口说出的段子。

而是他深知,故宫容不得一点差池,万无一失,一失万无。

为了解决安全隐患,单霁翔真的下足了大功夫。

他提出用互联网思维整治故宫博物院。

在故宫里,有5个中控室共放置65面大屏,连接着3300个高清晰摄像头,全天候监控着宫中的安全隐患。

动态的、静态的、物质的、非物质的、可移动的、不可移动的、全天候的、全时空的监测,分毫不落。

故宫还研发出新的消防设备,除了大型消防器械,还购置了许多小型装备,来适应故宫里各种小巷、院落的需求。

同时,每年的消防演练中,除去全体员工,连机器人都要参与演习——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够在真实火灾发生时,准确达到着火点,及时扑救。

从内到外,故宫在他手里改变的点点滴滴,凭着的,就是一颗匠心。

单霁翔一直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很多观众,可能一生,就来一次故宫。”


若是一期一会,更要尽善尽美

为此,他想要尽最大可能,让观众感受到故宫的魅力。

看到很多年轻母亲带着孩子来,只能躲在墙角给孩子喂奶,故宫就设置了母婴室。

看到女卫生间老排着长队,男卫生间却空着,故宫利用大数据,对男女上厕所时间进行了对比,对卫生间进行了面积上的差异化设置。

在经常拥堵的地方、各路口、卫生间,故宫还结合自身特定环境,设计安装了512块标识牌。

“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

单霁翔用自己的细致匠心,做到了一开始的承诺:

“完整地把故宫交给下一个600年。”

600年文化遗产,何以与现代科技文明润滑接轨?

喧嚣的都市之中,文化遗产资源保护该何去何从?

传统的中华文化,又如何向世界展现自己的魅力?

10月24日,由网易新闻和毛铺联合打造的泛文化IP节目《毛铺·和文化录》第一季《中国和力》第一期下集开播。

节目中,单霁翔给出了他的答案:

面对年轻人、新潮流,故宫用绚丽多姿的文物创新,彰显着自己新的生命力;

面对快速变化的城市空间,单霁翔仍站在保护文化遗产工作的第一线,“文化遗产资源,是城市发展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和绊脚石”;

网易新闻和毛铺联合打造的泛文化IP节目《毛铺·和文化录》第一季《中国和力》,传承这份和而不同的匠心,带你解读博大精深的中国和文化。

面对着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故宫继续怀抱着文明古国的开放包容,“故宫的红墙黄瓦蓝天的三原色,可以谱画出世界上任何的色彩。”

中国和力单霁翔 下期 (来源:视频综合)

故宫的华丽转身背后,是传统与新潮的融和,是传承与创新的中和。

更是一颗坚守“和而不同”理念的匠心。

《毛铺·和文化录》第一季《中国和力》,传承了这份和而不同的匠心,带你解读博大精深的中国和文化。

“君子和而不同”,被单霁翔先生反复提及的“和文化”,是中国之根、之始、之路径、之彼岸。

科技、文化、教育、经济、民生、健康、体育等各个领域,繁荣丰盛的背后,都是文化的滋养。

接下来,《中国和力》还将继续邀请11位中国时代面孔、行业翘楚,传递各自“和而不同”的核心理念,展现各自的魅力……

让我们从琐碎喧嚣的日常中暂时抽身,去聆听和而不同的匠人之心,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和力”。

带你看到,“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广阔的未来和更多的可能。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槽值

情感八卦 槽值爆表 不吐不快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