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经历过的人,永远不知道做自己究竟有多爽

2020-10-25 12:12:22
0

比起被别人定义,更可怕的是不自觉地限制自我。

长大是件很难的事情,难在我们还没来得及想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走进了别人为我们安排好的人生。

综艺《奇葩大会》里,有个女孩说的一句话戳中了我: "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就是为了告诉你不必格格都入。"

1

仔细想想,好像我们从一出生就被周围人的各种标准束缚着。不到四岁,能背唐诗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刚上小学,门门课程拿满分的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

我们不知道如果不按照所谓正确的方式活,未来会怎样,所以只是在按照标准活着,安慰自己最坏也不过是成为流水线上的 " 合格产品 " 。

前段时间看了陈丹青老师的一个采访,有人问他,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自我表达过剩。

陈丹青老师说: " 我从现在年轻人的表达当中,没有看到个性,我看到的是共性,语言趋同,词语趋同,表达方式都趋同。"


被别人定义着长大的我们,本以为自己合格了,却不知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所有人长成了同一个样子。

这个社会为各种角色下了定义:当你是一个女孩时,别人会说,女孩就是要安稳,不要那么有野心;当你是一个男孩时,别人会说,男孩就得糙一点,别天天打扮自己。

当你成为母亲时,别人会说,你就该好好在家看孩子,照顾家里;当你成为父亲,别人会说,你必须要赚大钱,家人才能更幸福。

当你为此感到质疑时,社会给出的答案往往是:大多数人都是如此。

2

我记得《奇葩说》有一期节目的辩题是,要不要喝去除 " 恐婚症 " 的药水。

储殷教授表示要喝,他说因为我们都会成为大多数,所以避免不了要遵从大多数人的选择,就算害怕还是要结婚。

见过太多人用过来人的身份,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告诉我们,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我把自己的亲身经验告诉你,是为了你好,让你少走弯路。

可如果20多岁的我,成为40多岁的你,那么接下来的20年我又该做什么呢?这就像我要摒弃掉自己接下来20年人生的可能性,去成为一个成熟且无聊的成年人。

最近一个叫叶海洋的女人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看了她的经历后,我感受到了不被别人定义的人生,到底有多值得。

29岁那年,她还没有男朋友,但她决定自己生一个孩子。说做就做,一个人远赴海外,在全面了解精子主人的性格、经历、背景等资料后,她买了三管精子,从促排到移植再到生产,她一直是一个人。

这件事,当然不会被世人轻易接受。因为人们对生孩子这件事定义的前提是结婚,给家庭完整的定义是有爸爸,有妈妈。

但她偏不按世俗标准那样活着,顶住周围人的不理解,扛过世俗的眼光,在2018年生了一个健康的混血宝宝。

当她的故事被搬上社交平台之后,扑面而来的是攻击声和质疑声,但她完全不在乎,她说:" 我这辈子做的所有事,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3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只有妈妈的孩子也能很幸福。现在,31岁的叶海洋,有自己的公司,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对于爱情,她不强求,也不回避。

如果能遇见对的人,那就欢迎对方,遇不到那就把自己的小家庭经营好。

有人说她买精生子不过是因为有钱,但这不过是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她有冲破枷锁和束缚的勇气。

生活在一个处处都是规则和标准的时代,比起被别人定义,更可怕的是不自觉地限制自我。

" 我不能染红色的头发,因为别人会觉得我很坏。"  " 我不能穿喜欢的衣服,因为别人会觉得我奇怪。"

但不管染什么颜色的头发,或是穿什么样子的衣服,这样不受束缚地活着并不是为了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

而是要在那些别人对我们的定义之外,按照自己真实的样子,寻找自己的一隅之地。我们每个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谁的人生都没有 " 导师 " 。

永远别让其他人的经验代替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因为你人生的精彩程度远不止于别人定义的那样。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槽值

情感八卦 槽值爆表 不吐不快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